一、作家墨多先生讲过关于他朋友的一个故事。
朋友之前在一家百强企业做前端开发,他兢兢业业干了五年,深受领导赏识,被提拔为了中层管理。在成为管理层的第三个月,集团空降了一个人取代了他的位置。面对新领导,他心里很不服气;面对同事,他看谁都像是在嘲笑自己。新业务正在摸索阶段,没有制定绩效奖励,也就意味着他的收入会锐减。他原本以为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,找一份待遇差不多的工作不成问题。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,连续投了两个月的简历都石沉大海。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,无论是资源还是待遇,都无法和上家公司相提并论。在低谷期辞职,就跟在感情空窗期一样,还没有从上一段感情当中完全走出来,就着急想来个无缝衔接,大概率会重蹈覆辙。在一家公司工作不顺心,跳槽到下一个公司情况就会有所改善。其实工作中遇到的99%的问题,都无法靠辞职来解决。
这世上没有一份十全十美的工作,也从来没有一份工作是用来享受的。你嫌工作压力大无法胜任,下家公司也不会降低标准,让你躺着就把钱赚了。你遇到了不喜欢的同事,下家公司照样会有人跟你针锋相对。
二、看过一个帖子,叫《每次工作遇到困难都想辞职逃避》。

发帖人毕业后找了份工作,因为无法胜任,选择了逃避。“遇见问题不想办法解决掉,只是逃避,那么今后的工作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。”企业培训师刘爽大学毕业后,阴差阳错被公司安排到了培训岗,需要上台演讲。为了写出满意的演讲稿,她会斟酌每一个措辞,加班到最后一个离开公司。回到家,她用手机录下演讲内容,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,进行针对性的训练。为了克服对人群的恐惧,她甚至拉个音箱跑到广场当众演讲。很快,她的演讲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转正一年就被提拔成了部门经理。罗辑思维脱不花说过:换游泳池解决不了不会游泳的问题,有些问题还是原地修炼更好。熬过去了,你的业务能力就会突飞猛进;求饶了逃避了,你将被困在原地。财经作家塔勒布曾在《反脆弱》中,提出过两种人生状态:第一种人,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变得像玻璃球,一旦掉到地上,就会摔得粉碎;另一种人,会像橡胶球一样,掉在地上不仅不会坏,反而会弹得更高。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工作观,总结起来八个字:做到极致,再说放弃。每当我在工作中陷入困境,想要放弃时,都会问自己:你是不是已经做到了极致,如果没有,那就不配说放弃。所以,面对职场低谷期,不妨先问问自己:我是不是已经拼尽全力了?
如果不是,那就请你再努力一下,你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。
三、有人把处在工作低谷期的人比作树。
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,无不在漫长的低谷期,默默蓄力,修炼自己。提起董卿,大家都会想到她诗书藏于心,诗词歌赋信手拈来,名著典故脱口而出。1999年,在东方卫视已经小有名气的董卿,跳槽到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卫视。放弃东方卫视的大好前途,换来的却是不受重用,这让董卿倍感失落。下班回家,她就开启阅读模式,读《红楼梦》《唐诗宋词》等一类经典名著。期间,她还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,进入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。从华师大毕业时,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,董卿顺利进入了央视工作。任何一段上升趋势的开始,一定都是从位于最低处的某个点延伸开来的。倪萍从山东话剧院调到央视担任主持人,办公室的同事都排挤她。她没有节目可做,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,事业一度陷入低谷。倪萍没有气馁,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她卖力做到极致,一点点提升专业能力。与此同时,她读了很多书,浏览了大量的片子,台风越发沉稳。领导看到了她的潜力,调她去主持《综艺大观》,这个节目让倪萍一炮而红。因为当你在谷底时,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,都是上坡路。与其用离职来逃避现实,不如修炼能力,不断给自己增加筹码。
“不要在低谷时跳槽,要在高峰的时候跳槽。你在顶峰,意气风发,才有能量跳得更远。如果在低谷,你的心态也会低迷,观念也会受到束缚,随便给点钱或者职位,就可能跳了,会越跳越低。”遭遇工作低谷时,学会把逆境看作蜕变前的锤炼,放平心态,埋头苦干。你要相信,当你奔着月亮而去的时候,月亮也正奔着你而来。
本文摘自《洞见》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 |